日期:2025-07-11 07:47:39
日期:2025-07-11 07:47:39
中国古代,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,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。在中国传统社会,为了争这个位子,爆发了无数血腥冲突。而能坐到这个宝座上的人,可以说都是幸运儿中幸运儿。
翻开中国历史,算上短暂存在的朝代,一共产生了400多位幸运儿。其实除了通过“杀去东京,夺了鸟位”之外,获得帝位性价比最高的办法还是生在帝王家。
有一类人,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,就是太子。
很多人眼里,太子风光无限,今天是太子明天是皇上,他爸怎么享福他就怎么享福。但历史上太子成功继位的其实也是难事。据统计,中国历史上一共册封过166名太子,其中成功继位的,只有91人,成功率54.8,勉强超过一半。
而且身为太子,风险极大,如果不能继位,几乎死路一条。那么为什么太子成为如此高危职业,假如穿越回去,有幸成为太子,你又该如何成功继位呢?
首先,你得保持身体健康,最起码得比你爸活得时间长。这看上去是一句废话,但其实这点正是你要面对的第一个难关。
中国古代医疗水平极低,下场雨都可能淋死人,凭借号脉和草药的祖传手艺,中国传统社会的死亡率一度赶超野生大猩猩。因此,这点成了中国历史上,很多太子没能登上皇帝宝座的原因。
◇ 1949年之前,中国各个时期平均寿命和身高
◇ 大猩猩和黑猩猩平均寿命
最有名的要数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。
朱元璋这老小子能活,71岁才死,他也是明朝最长寿的皇帝。而他的子孙就没继承长寿基因,太子朱标不到四十就挂了。朱标一死,朱元璋悲痛欲绝,直接脑门发热立朱允炆为太子。这就有后来靖难之役,燕王朱棣抢了大侄子的江山。
除此之外,像是乾隆时期的永琏也是薄命的太子。
永琏是乾隆的嫡长子,而且这个名字是雍正给起的,意思是承继大统。不仅雍正对这孙子喜爱有加,乾隆对他也是颇具期待。等乾隆登基之后,把立永琏为太子的诏书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头,准备自己百年之后,传位给永琏。结果永琏不争气,9岁就死了。
◇ 截图源于网络
乾隆非常伤心,公开了诏书,并且追封他为皇太子。永琏也是清朝明确册封的第二个太子。不过我倒觉得,幸亏永琏死的早,否则乾隆这么能活,还特别能生,保不齐再出一次“九子夺嫡”。
当然,死了的太子,只能永远当太子了。万一太子侥幸过了健康这一关,也不是一定能成功继位,接下来还有九九八十一难等着他。马上要解决的,就是怎么获得大臣的支持。
此言一出,恐怕有人不服:人家是太子,明天的皇上,大臣怎么敢不支持他啊?
大臣们支持太子是有前提的,必须要觉得他当皇上对自己有利,起码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,没好处谁造反?如果大臣觉得这个太子上位对自己不利,那大臣就不支持你,还会想办法除掉太子,努尔哈赤的太子褚英就是个例子。褚英算得上是文武双全,二十几岁就帮着努尔哈赤统一了满洲其他部落。后来又在对抗明军的时候,立下赫赫战功,被努尔哈赤封为“洪巴图鲁”(满语译为:勇士)。29岁,就被封为接班人,并且代替努尔哈赤执掌朝政。
◇ 爱新觉罗·褚英(1580—1615年)
没想到,当了太子之后的褚英性格大变,对手下人呼来唤去,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。当时努尔哈赤有“四大贝勒,五大臣”。四大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四位子侄,分别是:儿子代善、侄子阿敏、儿子蒙古尔泰、儿子皇太极。五大臣是:瓜尔佳·费英东、董鄂·何和礼、钮祜禄·额亦都、佟佳·扈尔汉、觉尔察·安费扬古。
这9个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,皇太极更是后来清朝第一位称帝的人。褚英怕他们威胁到自己的位置,天天跟这几个人较劲。
褚英想把他们的战功一笔抹去,自己独占功劳,这点估计是跟李世民学的,还没收了他们的财产。还放出狠话:等我继位那天,第一件大事儿就是把这9个人杀了。本来这四大贝勒五大臣并不是铁板一块,相互之间矛盾很深,但是面对褚英这种“公敌”,这九个人团结一致,发誓要把褚英赶下台。
他们联名给努尔哈赤上书,说褚英性格残暴,没有人王地主的气度,要是褚英继位,没等入关就自己玩完了。努尔哈赤看到上书之后,也不得不考虑褚英的问题,本来想骂他几句,让褚英改过自新就算了。没想到,褚英仗着自己立过战功,不思悔改,依旧我行我素,对这几个上书的臣子肆意报复。
◇爱新觉罗·努尔哈赤
四大贝勒五大臣没办法,只能再次上书努尔哈赤,并且恳请说:褚英跟我们,您只能留一边,有他没我们,有我们没他。努尔哈赤没辙,知道再这样下去,还没夺得大明江山,自己就先从内部瓦解了。只能牺牲褚英,把他夺爵圈禁。
四大贝勒五大臣知道,只要褚英不死,有一天努尔哈赤想起儿子的好,放了他出来,肯定遭到更狠的报复,如今之计只能斩草除根。于是想尽办法搜罗、编造证据,不断给努尔哈赤压力。努尔哈赤面对他们的压力,也没什么办法,在圈禁褚英的两年后,把他赐死了。
当然了,中国历史上像褚英那样,一次性得罪这么多大臣的太子还是少数。一般来说,大臣还是比较支持太子的。不过,甭管多少大臣支持,皇帝说不行就不行。这也正是影响太子能不能成功登基的最重要一点,太子绝不能让皇帝感到威胁。
中国传统社会,皇帝权力极大,对他来说,没什么事儿比保住皇位更重要。就拿严嵩举例,严嵩权倾朝野,杀了那么多反对派,但是没威胁到嘉靖的地位,嘉靖就一直让他做内阁首辅,把严嵩当一条好狗,你爱咬谁咬谁去。后来徐阶举报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谋逆,嘉靖二话没说,就把内阁首辅严嵩废了,就是这个道理。
中国传统社会,只要被人检举揭发谋逆的,几乎没有好下场。当然了,造反也不是万能的,如果查无实据,等待的举报者只有死路一条。
总而言之,在太子身上,这个道理也适用。太子的身份非常复杂,在大臣面前,他是君,而在他爸眼里,他就是个臣子。臣子就要服从皇帝的命令,不能威胁到皇帝。
而中国历史上的太子,很多人都毁在这一步,最著名的,就是清朝康熙的太子胤礽。
◇ 爱新觉罗·胤礽(1674年6月6日-1725年1月27日),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。
胤礽年轻的时候,表现的非常好。根据《李朝实录》记载,朝鲜驻大清使者曾经给朝鲜王写信,称赞太子胤礽天资聪慧,过目不忘,而且礼贤下士,有古贤王的风采。也正是这样,胤礽在朝中有不少支持者,为首的是太子的舅姥爷索额图。
索额图可能太喜欢太子了,看胤礽当了30年太子,于心不忍。就拉拢一批太子的支持者,撺掇太子造反。后来东窗事犯,索额图被幽禁致死,太子也被牵连,没几年就被康熙废了,囚禁起来。当然了,索额图图谋造反这件事儿,从某种程度上说,属于欲加之罪。今天越来越多的清史专家分析,索额图并没有造反的事实,只是为人比较狂,惹来康熙的极大不满而已。
不过随着太子被废,在中国古代,持续时间最长、影响范围最广、结果最惨痛的政斗爆发了,这就是九子夺嫡事件。从康熙42年,索额图去世,到雍正4年,雍正八弟胤禩被改名“阿其那”(满语,译为狗或是牲口)为止,持续时间长达24年。九子中,善终的只有雍正死忠胤祥以及他的亲弟弟老十四胤禵。皇子尚且如此,被牵连的大臣无计其数。雍正登基首功的两位大臣,年羹尧和隆科多,也都没活多久。
顺便说一句,雍正朝的四大宠臣,除了张廷玉曾在康熙朝有过作为,其他几位在康熙朝都不受重用。他们能在雍正朝被宠,跟他们没参与夺嫡事件有很大关系。
◇ 《雍正王朝》剧照
说回九子夺嫡,自从太子胤礽被废,其他皇子都在拉拢朝中大臣的支持,并且相互诋毁。老大给太子扎小人下蛊,被三弟举报,后被康熙圈禁。老三在举报大哥之后,被康熙一句话断送政治生涯。
康熙和蔼的问老三: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大哥给太子下蛊的。
老三回答:半年前。
康熙脸色骤变:那你不早说,陪你大哥一起圈禁!
最过分的当属八爷,他跟大臣走得很近,这属于碰了康熙的大忌,也是跟咱们总结的第三点相悖的,可惜八爷并没关注循迹晓讲。康熙自然不会惯着老八,本来他协管户部,属于抢手职业。因为这些操作,直接被康熙革职,关了禁闭。
◇ 《雍正王朝》剧照
同样,其他有拉拢大臣表现的皇子,康熙一律打击。最后闹得清廷乌烟瘴气,吏治混乱,而且从康熙开始,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乱成一锅粥。虽然后来有了“秘密建储”制度,但储位之争,从来没断。
从前文总结的经验来看,不难发现,太子想顺利继位太难了。又得健康的活着,又得拉拢大臣,还不能过分了,还不能让皇上感到威胁。而且还只能成功,不能失败,失败了就是惨死的下场。
还是那句话,自古皇家无亲情,唯有至上权与利。生在帝王家,亲情,友情都不重要,最重要的就是九五至尊的位子,因此,注定要做一个没有亲情,没有人性,争权夺利的“孤家寡人”。
炒股配资论坛大全,配资网官网,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